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三) (第4/5页)

是个继承与发展关系。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如《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平易和乐的君子,求禄求得多遂心);“岂弟君子,福禄攸降”(平易和乐的君子,福禄不断降下来)。

    本诗共6段24句,其中出现了“岂弟君子”反复用了五次,这里的“君子”是指周文王,是歌颂文王,歌颂文王“平易和乐”的形象。在《诗》里出现的君子所指向的是作为“周王”(西周中期的诗作)是对周初文、武、成王的歌颂,凡用“君子”一词是指有功有德的周王。“君子”一词出现在《诗》里一开始就赋予上了一种理想与情感的色彩,即树立道德理想的“君子”楷模。

    如《大雅·卷阿》

    “有卷者阿”(弯弯曲曲的丘陵)

    “飘风自南”(飘飘而来的南风)

    “岂弟君子”(平易和乐的君子)

    “来游来歌”(前来游赏来载歌)

    “以矢其音”(我也敬献一支歌)

    “伴奂尔游矣”(你你逍遥尽情游)

    “优游尔休矣”(悠闲自得且暂休)

    “岂弟君子”(平易和乐的君子)

    “俾尔弥尔性”(祝你高寿日月长)

    “似先公酋矣”(继续先公德政杨)

    本诗共十段,54句,其中出现君子一词共十次。这里的“君子”是指成王。

    西周中期出现的《诗》里,所出现的“君子”是对西周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