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 (第3/8页)
基础教程》里对《易传》如何解释《周易》,并认为《易传》把《周易》这部筮书改头换面成了哲学的说法。首先这里我们要明确所引述《易学基础教程》那几段话里交替出现的《易经》、《周易》、《易》。在《易学基础教程》的编著者们所认为的是同一概念,这里所称的《易经》或《易》,即指《周易》。 《易学基础教程》里这些说法,可以说是最权威的说法了。因为朱伯昆先生是北大的名教授,又是东方易学研究会会长。朱伯昆先生又写出过一部150万字的《易学哲学史》,又为主编在其摩下都是著名教授或是著名的研究学者而偏著出版《周易通释》。不过这些书里一样认为“《易经》本身是占卜的书,《易传》把哲学化了”。正如这《易学基础教程》一书以朱伯昆旗下的编著者都是知名学府里的知名教授和最高研究机构里的知名研究学者,这说法能不认为是权威的研究成果么? 哲学史家张岱年有一篇“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里说:“《易大传》是《周易》上下经的解说,但他的解说却不一定合乎《周易》经的原意。《易大传》有解说古经时提出了若干关于宇宙人生的创造性见解,就思想的深度而论,可以说达到了先秦哲学的最高水平。《大传》十篇,不是一个人写的,也非一个时期写成,但各篇的观点还是相互协调的,并无彼此冲突之处。因而十篇的哲学学说构成了一个宏阔的体系。(《周易二十讲》廖名春选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246页) “但它的解说却不一定合乎《周易》古经的原意”,这在没有看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