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884【法国使者眼里的中国乡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884【法国使者眼里的中国乡村】 (第6/6页)

中国这种施肥理论,是上千年总结而来的,叫做:地力可补,地力常新,地虽瘠薄、常加粪沃。

    亲田法的重点加肥,主要在插秧之前,还会把压榨大豆、菜籽的油渣,制作成肥料混合草木灰撒下去。

    眼前的农民们,在施肥除草时,还顺带着杀虫。

    制造烟草留下的烟梗,这玩意儿在欧洲屁用没有,但在中国却是抢手的杀虫剂。将烟梗掰碎之后,扔在水稻的根部,就能防治许多种类的害虫。

    科尔贝尔看着那些农民,一个个很有活力,虽然满身泥水,却远比法国农民健壮。

    法国农民是什么样子呢?

    瘦弱,呆滞,死气沉沉,仿佛不会思考的人形工具。

    之前的一百多年,是法国土地兼并的爆发期。它跟英国的圈地运动不同,法国农民被不断提高的赋税,逼得是倾家荡产,贵族、商人、律师趁机低价购买土地。

    这些地主,可以跟收税官讨价还价,或者干脆自己就是包税人。他们自己少交税,甚至是不交税,把赋税转嫁给普通农民,逼得更多的农民破产,然后趁机继续兼并土地。

    另外,由于粮食卖不起价,他们就在公地种粮食避税,私地用来蓄养高附加值的牲畜。

    至于道路、水渠这种基础设施,没有地主愿意花钱。

    科尔贝尔看着眼前四通八达的水渠,他就知道法国落后中国几百年。而这些中国农民,仅看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全都可以比肩法国的小地主。

    “中国是农民的天堂……这里的乡村制度,在法国不能复刻,否则将挑起一场全国性的战争,甚至国王都可能被送上断头台。”科尔贝尔在日记里写道。王梓钧的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