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884【法国使者眼里的中国乡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84【法国使者眼里的中国乡村】 (第5/6页)

工商业政策吧。路易十四喜欢钱,只要能给国王挣钱,肯定可以获得青睐。

    科尔贝尔没有立即回城,而是跑去郊外的乡村转悠。

    此时正处于水稻的拔节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肥力。今年稍微有些干旱,秦淮河边的有农民在踩水车,河水提入引水渠,流向四下的稻田。

    在引水渠各处,又有些小水车,一个人就能踩动。

    农民们踩水灌田,距离水渠较远的地方,全部把田埂扒开一道缺口,河水就能通过近处的田,流到更远的稻田里。这些水田,如果属于不同的人家,那么农会就有作用了,大家商量着一起携手做事。

    负责踩水车的男丁,各家轮换着来,偷懒者肯定要被戳脊梁骨。

    某一片稻田,全都灌水完毕,那就堵好田埂缺口。

    然后,自家施自家的肥,肥料是堆好的干粪,还加入了草木灰。腰上挂一个竹篓,就像后世撒化肥一样,一路那样撒过去。如果家里的孩子放假,也能下田帮忙,主要是拔除田里的杂草。

    半上午的时候,女人就回家做饭了。

    待到快要中午,农妇们带着饭菜出来,结伴说笑着到田间,呼喊自己的丈夫来吃饭。

    人们聚在树荫下,或者坐在田埂上,一手托着陶土碗,一手拿着筷子,边吃饭边聊起趣闻。时不时的,就传来一阵笑声,却是某人在讲着笑话。

    即便施肥,也有侧重,一般使用“亲田法”。

    比如你家里有十亩地,今年选出两亩,加倍的给出各种肥料。明年再换另外两亩,进行重点投资,五年就可以把十亩地轮一遍。用十年的时间,只要你肥料足够,照顾得当,瘦田也能全部变成肥田。

    古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