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884【法国使者眼里的中国乡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884【法国使者眼里的中国乡村】 (第1/6页)

    当来自法国的文学家、艺术家们,流连于欣赏中国的绘画、建筑、音乐、戏曲时,法国正使科尔贝尔正在试图破解粪便秘密。

    从广州一路到南京,科尔贝尔都惊奇发现,这些大城市全都很整洁,看不到粪便臭气熏天的场景。

    科尔贝尔多次询问中国使臣,可中国人却总是笑而不语。

    这天,科尔贝尔起得很早,终于遇到了收粪者。

    “咚咚咚~~~”

    五更三点,即凌晨4时12分,鼓楼的开始击鼓。

    那些驻守城墙的士兵,已经从警察转为巡检兵序列。听到鼓声之后,守门士卒开始起床洗漱。而许多想要进城的百姓,已经在各处城门外等候。

    “当当当~~~”

    也不知过了多久,晨钟继而敲响,城门全部按时打开,这会儿天色还只蒙蒙亮。

    钟鼓楼的漏刻装置,在大同新朝全部改为时钟。各座城市都建有日晷,可以在晴天通过日晷,调整时钟产生的误差。

    各色百姓排队进城,虽然不收入城税,但还是要例行检查的。

    比如粪车不带盖子,就坚决不允许进城。这事儿刚开始还有人闹,但城内居民非常支持,否则粪车过街臭气熏天。

    科尔贝尔天还没亮就守着,跟随一群收粪工走街串巷。

    整个南京,粪便相关的从业者,人数至少超过四千。不仅有进城收粪的,粪便运到城外之后,还要有人进行分类加工。

    科尔贝尔一路尾随,很快就看到稀奇的画面。

    三拨不同的人马,陆陆续续来到巷子里。

    一拨是来送水的,用骡子拖着水车前进。那些没打水井的人家,如果今日需要买水,头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