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96【社会状况】 (第4/6页)
老农手里麻利工作着,笑道:“客人是来收棉皮还是棉纱的?” 柳传宗说道:“都收。” 老农感慨道:“今年大旱,棉花收成不好。客人要是收棉,价钱可得开高些,否则咱这是不会卖的。” 柳传宗问道:“如今有种新机器,能够烧煤纺纱。去年棉纱价钱降了,你们还自己纺纱吗?” “去年棉纱降价,是因为棉花收成好,关新机器甚事?你莫要哄骗我。”老农明显把柳传宗当成了jianian商。 这也是棉纱降价的原因之一,去年不但江南棉花丰收,逐渐恢复生机的山东也丰收,导致整个中国的棉纱大降价。 今年减产,必定又涨上去。 柳传宗问道:“这新机器来了,农民赚的钱有没有变少?” 老农说道:“也就那样。” 工厂里。 徐致远介绍说:“前明的时候,纺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织布。用水力纺纱之后,情况稍微有所缓解,只在大水车附近的乡镇,织布速度反而跟不上纺纱。后来,有工匠改良纺车,勉强把纺纱速度提上来。” 明末的纺织业情况,是织机太过先进,纺车严重拖后腿。织布的时候,织着织着就没纱了,棉纱总是被商人哄抢。 “这便是蒸汽纺纱机。”徐致远朝着前方一指。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好几座大灶前,正有工人反复铲煤进去,烧煮锅炉带动纺纱机在工作。 梅竹友问:“蒸汽纺纱机,用起来如何?” 徐致远苦笑道:“并不如何,实话实说,在下已经后悔了。蒸汽机跟水车一样,只能纺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