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26节 (第4/6页)
主观意志的判定很重要,只要不被看出是‘故意’,就只是工作失误而已。 丁宗权有句话说对了,他们必须要好好做武钢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够辅助证明,并非是故意弄混数据,只不过是因为精力都投入到武钢的项目,没有太在意‘超抗压合金’项目,毕竟后者的研究不一定有成果。 一切,就都能解释通了。 “武钢的项目必须要做好,最好年后就有成果!”陈建林从头到尾的仔细想了一遍,重新打起精神认真研究起项目。 毫无疑问。 陈建林是非常有水平的,否则也不可能做到这一步,他完成过好几个合金材料的重大项目,个人资历都足够支持参加院士增选。 当重新打起精神认真做项目,一个个事情马上都交代下去,合金实验室上下也运作起来。 合金实验室有七个研究员,周晓龙离开以后,也剩下六个研究员,但权利最大、地位最高的,就是实验室的支柱陈建林。 以前的时候,周晓龙和马文钧是‘三巨头之二’,实际上,只是因为他们被陈建林看重。 现在周晓龙被东港大学解聘,陈建林被牵连‘记过处分’,马文钧个人不受影响,但实验室里的地位也不是那么稳固了。 不过马文钧是实验室的数据分析专家,大项目还是必须要用到他。 陈建林还是很倚重马文钧。 他找到了马文钧,并没有说起彭辉团队的成果,而是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重点强调了武钢项目要做好。 “年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计划好的实验。” “年前这段时间,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陈建林拍着马文钧的肩膀,满心诚恳的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