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唐种田指南 第53节 (第3/8页)
牧民族居住的毛毡。等到昌都,牛毛帐篷就更多了。 这新奇的景象让高长松左顾右盼,他以为自己来到了拉萨,当然是一千四百年前的。 在昌都的观光意义大于考察,这里的局势错综复杂。就人种来看,高长松见到了唐人、深目高鼻的西域人、大食人,长安见过的昆仑奴这里也有。僧侣与百姓并行,这儿僧侣的庙宇不仅有八角尖尖的唐建筑,他还亲眼看僧人进入了大毡篷。 周树亮告诉他,那是昌都有名的庙宇,其中修行的僧人来自东印度乌荼国。 高长松对此了解不足,倘若他更知晓佛教的历史,便能说出“密宗”这两个字。它是大乘佛教与婆罗门教的结合这,大约在五十年后,金刚智与善无畏等几位大师会将最初的密宗带入唐,等到开元年间,不空和尚会翼赞三朝。 但也正因他不明白,他才能以观光的心态在昌都浏览。 最有趣的是,毛毡似旁就是四四方方的府衙建筑,走近看去,仿若金吾卫打扮的衙役身披皮甲立于衙门口,两旁的石狮子被擦得锃亮。 这是昌都的县衙,与毛毡寺毗邻。 昌都是个很不错的地方,这里是乌斯藏的中心都城之一,乌斯藏是佛国,打开慧眼,这里遍地是佛光,只偶尔有些藏污纳垢之地的黑气。 看来,昌都的治安很不错。 …… 想在昌都立足,就得先引起县令的关注,高长松目前只做了豆腐,染了几匹新布。做小生意的话足够坐吃山空好几年了,可若说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那是没有的。 高长松心念一转,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