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借洋债 (第3/5页)
地,狠狠犁它几遍,真正做到“斩草除根”。 这个计划,关卓凡非常赞同。既如此,有一点不能不提醒左宗棠,就是这样一来,西征的军饷,要做特别的安排了。 西北长期军兴,不同内地,饷事不可不继。 内地用兵,一旦缺饷,总还有时间、还有渠道,周转腾挪。又或者银子虽然暂时到不了手,粮食能够筹到一些,肚子不至挨饿。只要断饷的日子不长,不至造成太大的麻烦。 西北路途遥远,一旦断饷,除了一个贫瘠的山西,无所依恃;而交通不便,就算内地筹足了欠饷,递解过去,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冰天雪地之中,将士们饥肠辘辘,如何挨得?万一因此而生溃变,怎么了得? 打仗就是打后勤,西北用兵,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 所以,不能像在内地那样,时间上以“月”为单位,由各省每月向西征大军解饷。不然一不小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可不得了。 所以,左宗棠出关,必须一次性带够一年至少是半年的饷。 左宗棠的铁算盘,噼里啪啦打过一阵,数字出来了:“开拔费”,粮饷,马匹,军火,屯田用的种子、农具,林林总总加在一起,第一年要三百五十万两。 因为第一年已经做了不小的“前期投入”,第二年数字会略微降低。 先不管第二年,单说这第一年的三百五十万,哪怕半年,也是一百七十五万两——这笔钱,从哪里来? 西征大军的军饷,说到底还是各省各领一个数字,拼在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