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生存指南_第044章:耐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44章:耐久 (第3/5页)

网非常不耐用,打一趟鱼回来,就要仔细清洁晾晒一番,而且哪怕小心维护,这些天然纤维织造的渔网还是会在一段时间后逐渐被海水侵蚀腐坏。

    因此,无论是船只,还是渔网,当‘耐久’降为零,渔民就必须重新置办。

    想想那部《骆驼祥子》,忙忙碌碌了一辈子,祥子都只为了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最终却求而不得。同理,古代渔民想要置办一整套船只渔具,也绝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也是为何,定海知县薛戍前些日子与朱塬说,明州渔民一年八成的鱼获,都来自四月份的一次大黄渔汛。

    因为其他时间下海,捕鱼收获,或许还不够弥补自家船只渔具所消耗的‘耐久’,更别说下海这件事本身的危险性。因此,这年代很多临海地区,渔民每年只在鱼汛季节打一季鱼,其他大部分时候,只能靠给人做工或务农为生。

    朱塬之前让自己带来的大型海船下海尝试捕鱼,遭到华高反对,原因同样也是这么做会消耗‘耐久’。

    近期收集到的诸多元朝海运资料中,其中一项不起眼的记录,关于元廷在海运巅峰时期要求地方每三年都要组织建造一批大型海船,也说明了海上运粮对船只的消耗有多大。

    这年代的木制帆船,高强度海上运粮,每年两次往返,平均只能用三年。

    朱塬与姚封讨论过。

    姚封表示,若是得到良好的维护,一艘帆船用五年以上是不成问题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