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393章:明朝那些事儿(继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3章:明朝那些事儿(继续) (第5/8页)

,卒于西元1415年,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为后世江西吉水县文峰镇人。解缙自幼颖悟绝人,又受父母的良好教育,年少才盛。5岁时,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时,能赋诗且有老成语;10岁时,日诵数千言;13岁时,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世称其“神童”。

    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成绩最优,名列榜首。次年赴京都会试,文章评论时政头头是道,博得主考官好评,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

    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他初入仕时,就鲜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显示了他的正气和才干,甚受朱元璋宠爱,常奉伺左右。朱元璋常称赞解缙“有经帮济世之才,治国平天下之略”。

    到了永乐元年(西元1403年),太宗成祖朱棣登基,擢解缙为“翰林侍读”,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共入“文渊阁”参预机务,并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

    这时,“明太宗”(成祖皇帝)对解缙很信任,曾对大臣们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但皇帝的宠爱改变不了解缙刚正不阿且坚持正义的气节,因为对不合礼仪之事,他还是要反对的。

    因此,解缙在朝时,以贤德论士,好就说好,坏就说坏,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解缙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他屡次上疏,针故砭弊政,弹劾jianian佞小人,由此导致他一生坎坷,时而得宠,时而失宠,时而升迁,时而贬谪,直至因朱棣立太子事得罪汉王,才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