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37节 (第2/7页)
一件便宜的东西。 像孙氏商行这一次一共还运输了接近四百头的耕牛,然后只是这一上午的时间,就被卖掉了大半数。 就这还是因为他们今日才开始做售卖,不少松州百姓还尚未能及时收到消息。 说起来,这几年松州的百姓单是不用再帮官府运输粮食,使得他们每年光是这部分就能节省出不少的物力和财力。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区别,一方面是朝廷制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吏治的腐败。 对于百姓来说,肯定是税收缴纳的越少越好,可是对于官府来说,肯定是想要税收征缴的越多越好。 而时下一些地方官府为了完成朝廷下发的税收任务,让自己的政绩能更好看,有助于升迁。就使得征税的官府,和缴税的百姓,一直都处于互相对立的两极。 直到韩彻改革漕运,运输这一块不再需要当地官府来负责后,自然也就化解了松州这种河道附近百姓和当地官府的很大一部分对立面。 同时,少了每年都要给官府进行水道运输所带来的伤亡,河道附近的百姓也能得以休养生息。 税源群体得以滋养,就使得户口人数开始增多,赋税征缴范围也就变广,税收自然也就能跟着变多。 于是地方官府税收有了很大的增长,政绩这块提升显着,各地方官员也就自然不会想尽法子一定要从百姓身上盘剥。 再加上朝廷还采纳了韩彻的好几项经济政策,实施后让各地的货物也能得以在市场上快速流通起来。 如此一来,朝廷和地方官府都得以获利,百姓也赚取到了银钱不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