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_第五章才大三千(1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才大三千(16) (第3/3页)

重要外事讲话稿,就让尚济民深度参与讨论,据说还执笔写了部分段落。

    更为重要的是,尚济民已经六十三岁了,按照规定还有两年就得退下来。有道是“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官不修衙,皆因审批难,审查严,风险大,吃力不讨好。

    古时候亦复如此。初知杭州的苏东坡,曾有《乞赐度牒修廨宇状》,讲杭州的政府办公用房,多是五代吴越割据时留下的建筑,百余年来,“风雨腐坏,日就颓毁”。苏东坡敢于打报告申请经费修衙,确是官场另类。因为在中国历代官场上,经常有地方官员因修衙而受处分者。

    尚济民要“修衙”,可见他有一点苏东坡的风范。

    陶砚瓦知道兹事体大,不敢怠慢,整整一个上午没动地方,才把稿子誊清。

    吃过饭,中午也没休息,他又把稿子看了几遍,个别地方感觉不顺,他就做了调整。一般一把手改过的稿子,没人敢动。但尚济民是大笔杆子,他不计较个别文字的改动会丢他的面子。陶砚瓦亦非一般小吏,他就敢动一动自认其不顺之处。

    下班前,陶砚瓦才把誊清的稿子交给孙健。尚济民不在,等明天上午一上班,他会立即过目。

    陶砚瓦从孙健办公室出来,接到自己爱人杨雅丽电话,说你今晚能不能早点回家吃饭,儿子、儿媳妇也过来。

    陶砚瓦心里一热,说没问题。他这才想起,今天是他们结婚0周年纪念,说好了要一家团聚的。赶紧回屋草草收拾一下,拿上每天上下班必带的一个小手包,便开车回家。(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