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走廊的尽头 (第3/4页)
在墙上,一幅一幅向前延伸。 “我每次都会在接近走廊的尽头时思绪涣散,然后去往别的梦境。” 尽头到底有什么? 范宁望着最深处的那一团漆黑,感觉心脏砰砰直跳。 他心中忍不住列举接下来的一些可能情况,熟悉的、陌生的、危险的、惊喜的、惊悚的、或者什么不可名状的场景。 但感觉自己的想象力又被什么东西给钳制住了。 一步,两步... 范宁把手中的提灯尽可能往前伸,终于照亮了尽头的墙壁。 好吧,还是画? 眼前的墙壁上挂了七幅油画,尺寸不一,高低不同,呈错落有致的排列方式。 布局有点类似于范宁前世在一些文艺范的咖啡馆里见过的,墙壁上的装饰风格。 注意力最先被吸引的,很自然是最大的那幅。 范宁将提灯凑近。 乡村、原野、树丛、山峦,色彩热情地旋转,空气中似流动着暖风。 《关于田野的气流与暖意》,90x140厘米,布面油彩,文森特·范·宁作于新历894年5月。 此幅作品是文森特在浪漫主义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的代表作,被美术界称为“暗示流”风格:通过对构图、色彩和笔触的综合运用,让观众“脑补”出超越平面局限性的其他要素。 此种风格后来甚至对音乐界产生了影响,生于880年的青年作曲家维吉尔,公然表示自己前几年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态的三折画》受到了“暗示流”的启示。 但总体来说它们还是主流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之外的新生事物。 范宁一边回忆,一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