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543节 (第6/7页)
,实际上由农夫代耕,所产粮食主要供祭祀使用。 周天子为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每年农历三月都要举行象征性或礼仪性的耕耤礼。 因为本朝都城在北方,不可能三月份就耕地,起码也得四月末,土地宜种植了才行。 不然耕种之后,皇帝的“耕耤田”里,颗粒无收,多不吉利啊! 温润一摆手:“行耕耤礼时,天子需要躬耕往返三次,三公为五次,卿和诸侯为九次。传说周天子的先祖是黄帝的后裔,名叫弃。弃最早开始种植稷,也称后稷,被尊为祖先神和农神。战国时期,传说发明农具、教会先民种植五谷的神农氏,又被民间奉为先农之神受到祭拜。汉代,统治者十分推崇代表南方之神和火德之神的炎帝,将炎帝和神农氏合二为一塑造出炎帝神农氏,作为先农之神予以祭拜。祭祀炎帝神农氏和行耕耤礼逐渐结合在一起,统称为”亲耕享先农”或”耤田享先农”。也因为如此,才有了江山社稷一词。” 与耕耤礼并重的还有先蚕礼,所谓“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 不过他们没有皇后,所以这亲蚕礼也就不举办了。 “先生啊,那是上古时期的规矩了,如今改了。”太子殿下告诉温润:“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将先农祭坛建于耤田之中,梁武帝萧衍在先农祭坛东边建望耕台,用于观看大臣演耕。唐代在长安建先农坛,坛高十尺、周长四十步。宋代,在东京建先农坛,坛高九尺,周长还是四十步。”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后,经过权衡利弊,决定采用儒家礼法治国,其中“耤田享先农”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忽必烈在大内厚载门附近,开辟耤田以举行农耕之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