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_第 149 章 团体赛女单SP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49 章 团体赛女单SP (第5/7页)

娅然重复道:“两届大奖赛总决赛女单冠军,两届世青赛女单冠军,她今年15岁,正是最好的年纪,让我们欣赏来自丛澜的短节目——《夜莺》。”

    对于丛澜的介绍,她不必看资料就能脱口而出。

    别说国内花滑选手了,哪怕是放在国际上,没有哪个解说会略过丛澜。

    她太厉害了,三个赛季,越发璀璨。

    甚至有人说,女单是花滑的明珠,丛澜就是女单的明珠。

    孙娅然看着衣裙飘飘的丛澜,蓦地想道,如果冬奥她可以夺冠的话,那以后在介绍丛澜时,只用说一句“索契冬奥金牌获得者”就够了吧?

    冬奥金,这三字可以压过一切其他的金牌。

    哪怕是世锦金,哪怕是蝉联的世锦金。

    但话说回来,如果是冬奥银和世锦金的话,还是后者显得更有分量些——这当然是无法等价对比的,只不过,“金”总比“银”感觉重一点。

    时至今日,不听音乐丛澜都能分毫不差地将《夜莺》滑下来,躁动的心已经被按了回去,感受着冬奥赛场,她深呼吸,在沉稳中带了一丝兴奋,于旋律中缓缓起舞。

    于谨在场边依然紧张,上午的丛澜状态太吓人了,他没想到孩子压抑了这么大的情绪,要不是被开幕式激了一下,指不定这雷就埋在哪儿呢!

    开幕式登场真是去对了!于谨庆幸。

    过犹不及,这是放在哪里都适用的道理。选手需要少量的兴奋来调动自己的情绪、状态、身体,太多的话就会转变为紧张,反而会妨碍到临场的发挥水平。

    孙娅然:“今赛季以来,丛澜将之前的勾手三周接外点三周,换成了现在的菲利普三周接后外结环三周,这个改变也是为了冬奥做的准备。连跳上可以增加0.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