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348 章 第 348 章 (第5/6页)
师名士,往来的全是李东阳他们这些当代名流。 若非有朋友极力举荐他到翰林院,他还只能过着每天吃吃喝喝写写诗文、时不时和大佬朋友们聚个会的日子,多么枯燥乏味! 很显然,李东阳他们挑姻亲不太看品阶。 反正一般都没他们高。 碰上家风好又处得来的,自然就能直接谈婚论嫁。 既然是相熟的人家,文哥儿自然是直接恭喜李兆先喜得良缘,并且开开心心地谋划起这次陕西之行。 陕西那边有他师叔杨一清! 同行的有他师兄李兆先和挚友元思永!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老安全了,去了陕西就跟回自己家一样! 等出了正月天气稍微暖和一些,他们就可以出发了,到那边以后正好紧锣密鼓地种土豆! 等到七八月收成了,又可以趁着天气还没彻底转冷赶回京师。 是一次完美的出行安排没错了! 万事俱备,就差过了小老板(朱厚照)和长辈们那关! 文哥儿开始埋头写自己的河西走廊发展计划。 当初因为他和朱厚照玩《丝绸之路》扑腾出来的小水花,老丘上书提出加强边贸和扩大海运规模,大家都说“好好好”并且默契且熟练地采取了拖字诀。 海运拖很正常,里头牵涉到的利润颇丰,许多人并不想它顺利推行(不管是本来搞海运的还是本来搞漕运的都不想)。 边贸拖也很正常,里头没啥利润,打交道的又是诸多大伙瞧不上眼的“北虏”,谁都不乐意干这种没好处且挺掉价的事。 至于怎么拖延,那就更简单了:海运得造船,拖延起来理由十分充足。边贸想搁置也不难,每次一提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