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_第 261 章 第 261 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61 章 第 261 章 (第2/5页)

的趣事,一顿饭吃得开开心心。到了饭后,他才想起他三先生交待的功课还没做,便溜达回去提笔写起文章来。既然李东阳他们已经从各个角度歌功颂德过了,连朱祐樘亲自看老农手的环节都吹嘘了十遍八遍,文哥儿便没有再重复这些内容。他洋洋洒洒地从观籍田礼写到了籍田礼的起源,再从籍田礼的起源写到汉朝兴起的屯田制度,重点夸奖三上屯田策的赵充国。赵充国这位老将军,着实让人钦佩得很。他七十多岁掌管大汉军务,听闻羌人以“渡河到汉人不耕种的地区放牧”为由入侵大汉领土,上书表示要亲自前去边关探明羌人的情况、制定降服羌人的策略。著名的“百闻不如一见”,就是在这时候由这位赵老将军说出来的。赵充国以七十多岁高龄大败羌人,并没有立刻返京,而是留在原地考察边关的情况,接连三次上书恳求朝廷在河西走廊一带行屯田之策。大汉的丝绸之路能那样繁荣,少不了屯田这一重要国策!看看人家赵老将军身上有多少值得学习的伟大品质吧!别人七十多岁还自动请缨上战场,这是活到老干到老的奉献精神!别人能因地制宜地提出屯田之策,这是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怪不得被汉宣帝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着实是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要是拟定的每一个决策都能先到想要推行的地方上去看看,一定能避免许多像王安石变法那样的失败政策,不至于让良法变恶法。倘若历朝历代能多一些赵充国这样甘愿苦了自己累了自己的官员,一定能让百姓免受许多不必要的苦、不必要的累!末了,文哥儿开始狂吹屯田之策乃是千古国策,沿用屯田之法的人都英明至极,比如咱太/祖朱元璋,比如咱朝廷里勉力维持屯田国策的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