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_第六十三章 写文下下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写文下下等 (第3/4页)

仅凭靠你的诗词才华,便可以中一甲了,毕竟当今国主陛下,可是钟爱诗词,士林自上而下纷纷效仿,以词取人,若是朝堂士林清流们,看到你的这两首词,汝之才名必然能够惊动金陵,科举及第,不是难事。”韩熙载仍然不死心,继续询问。

    “这个……”苏宸内心苦涩,让他写骈文,恐怕只能写个狗屁不通,只是在课本上见过,但是绝没有亲自写过,只知道要对仗工整,讲究音律,其它门道,了解不深刻。

    在他大概印象中,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在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后,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

    骈文由于讲究颇多,声律平仄,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本身表达,很难说清楚自己想要说的内涵。所以,进入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但韩、柳去世之后,骈赋死灰复燃,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

    苏宸脑海里,能够背下来的骈文,也就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了。其中辞藻华丽,匠心独运,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绝对牛叉,惊艳了古今文坛。

    只可惜,王勃是唐代人,不是宋代的,在南唐之前已出现,苏宸无法拿出来应付科考。

    “水准嘛……下下等!”苏宸笑的很腼腆,也很尴尬。

    韩熙载闻言之后,并不相信,倘若苏宸说出“中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