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1章 莫须有 (第5/6页)
至连他们的嫡系血亲都未必知晓,但我曾仔细查过,凡是在圣墟中有大劣迹之人,比如见死不救,比如为宝物而杀人,哪怕再天资惊世,最后也被发配到各地。除了少数几人为人族立下大功,洗心革面,其余所有人销声匿迹,正史上从未出现。你猜是何故?” “我明白了。出圣墟后,众圣是不罚其罪,但也会阻其圣道。之所以说圣墟不追究责任,无非是一个文字陷阱,只有在圣墟那种无法无天的地方,才能真正检验一个人。不过,众圣不能面面俱到,他们只能通过其他举人在圣墟中的经历来判断吧?”方运问。 李文鹰道:“你当法家的存在是做什么的?你们在出圣墟的时候,早就被法家众圣的文宝探视,是否滥杀无辜,是否因歹心而杀人,绝对瞒不过所有的半圣文宝。明日后,你们会被要求写一篇有关圣墟的经历,交由圣院辨别真伪,结合法家文宝,众圣足以判断出谁是大jianian大恶。” 方运不得不点头,法家半圣文宝虽然不能明确地指出一个人是否杀了另一个人,不能“定罪”,但能“辨恶”,有这一点就足够了。而且出圣墟的都是秀才、举人或进士,再厉害也瞒不过半圣文宝。 “这是您的猜测吧?” “虽然只是猜测,但我有九成的把握确定。”李文鹰道。 “不愧是剑眉公。”方运隐约明白,李文鹰这已经触摸到“至诚之道”边缘,《礼记?中庸》有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李文鹰继续道:“荀家老四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