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四章 终归被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终归被统 (第4/7页)

舍父母,一路哭喊追赶。夫妻二人无奈,回身把孩子绑在一棵桑树上,草草留下血书一封,带着侄子邓绥逃到了南方。

    这个可怜的孩子的下场?史籍不可考,估计是凶多吉少。

    邓攸逃归东晋朝廷,宦海虽时有沉浮,但仕途总算坦荡,做过吴郡太守、侍中、吏部尚书、护军将军、会稽太守、尚书左仆射,官至副国级。

    然而,亲生儿子一路哭喊追赶的景象,一直像根刺一样扎在邓攸的心头。夫妻二人虽尚年轻,贾氏却一直未能再怀孕,邓攸无奈娶一小妾,准备为邓家留个后。

    然而,一查此小妾的身份,居然是自己的外甥女。乱世之下,什么事都可能发生。邓攸哭笑不得,从此再未纳妾,至死也未能再生子。

    时人皆叹:天道无知,竟使邓伯道无儿。中国是个善于制造典故的国家,魏晋南北朝更是典故诞生的高峰时期,于是“伯道无儿”、“邓攸无子”、“邓家无子”、“伯道之忧”、“邓攸弃儿保侄”等典故应运而生,表示对他人无子的感叹。

    唐朝著名情种诗人元稹也在诗中感叹“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遣悲怀三首》)。

    世间万物都是守恒的,包括人的运气。邓攸早年接连丧父、丧母、丧祖母,却因守丧的孝道而进入官场;被俘后深陷敌营,却因一个旧相识保得性命;逃亡路上丢了儿子,却一路官运亨通;娶得如花小妾情路开挂,却阴差阳错没有留下半点血脉。

    邓攸弃儿保侄的行为,也引起后世争议无数,有人赞叹其舍己为人的博大情怀,有人斥其实属沽名钓誉,还有人上升到批判中国文化的角度,认为让名人没有人性以彰显伟大,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糟粕。

    一千个人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