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二章 一次宣示正统的北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一次宣示正统的北伐 (第4/12页)

然代表中华的正统。

    于是,北伐成为一种强调正统在南而不在北的政治手段,如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北伐,即使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也终究是达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输了战争,赢了文化。

    中华文化之精深博大,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真正参的透、悟的清。

    萧衍代齐时,首先想到的是减轻内部对其政权正统性的质疑,因此他明明是武力夺权,却搞了个禅让的方式继位,过程如前文所述,乏味的令人生厌。然而,对外要向天下宣示新建立的梁朝仍然是中华的正统代表,怎么办?还得进行北伐。否则,消极不动,就是默认北方的北魏与自己平等存在的合法性。

    同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将其都城从平城南迁至洛阳以来,梁朝面临北魏南迁所造成的政治、文化、军事上的巨大压力,使得南方若再不采取对策,极有可能在南北对峙中进一步处于劣势。

    因此,萧衍即位后,经过三年的精心准备,于南梁天监4年(505年)10月,大举北伐。北伐的对象,自然是北魏帝国。而首要战略目标是,收复雍州失地,进而直捣北魏首都。

    第二节北伐的准备

    这次北伐,事关重大,萧衍做足了功课。

    第一,为师出有名,得有战斗檄文,于是颁布了著名的《北伐诏》。诏书文采飞扬、纵横捭阖,雷震电奔、气魄夺人--“熊武百万,投石拔距之力,招关抗鼎之威,岳动川移,风驰电迈,铁马方原,戈船千里,百道并驱,同会洛邑”。读来不禁目眩神摇。

    文章写得再好,也是嘴皮子功夫,北伐这种关系国之命运的大事,得选个好的主帅、总司令。选谁呢?萧衍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