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八章 触发 (第1/6页)
皇上并非贤妃说什么,就相信什么的人。 贤妃提出的建议,确实是皇帝消弱李冥锐影响力的好机会,如果鞑子内乱,再加上同蒙古诸部谈判破裂,此时到是一举荡平鞑子的良机。 即便不能消灭大唐帝国的隐患,也会消弱鞑子的实力。 皇帝在心底有异动此时对鞑子用兵,只是在御驾亲征上,他存了几分的犹豫。 并非他不想成为千古圣主,御驾亲征鞑子危险性大,万一出现意外,皇帝怕自己有危险……最为重要得是,皇帝此时不敢再强硬固执的册立贤妃的儿子做太子。 因为宁欣入宫的事情,贤妃以前的身份又被翻了出来。 百官对宁欣入宫要比对贤妃入宫要显得宽容一些,宁欣出身名门清贵之家,不过是臣妻,贤妃呢?最开始是沦落风尘,得天幸伺候先帝,但她却在先帝还在世的时候勾引当今皇帝。 皇帝和贤妃那时可是有母子名分的,这一点让朝臣对贤妃格外的不耻。 贤妃经过个十几年的努力,总算袄了那批看她不顺眼的老臣,谁知她过去的丑事又被人反复的提起,贤妃的名声降到了谷底,所以她迫切希望自己能因为陪伴皇帝剿灭鞑子而恢复声望。 在贤妃看来,鞑子虽强,但无法同国富民强的大唐帝国相比,只要皇帝下定决心同鞑子开战,胜利一定是属于大唐帝国的。 当年大唐差一点被鞑子灭国,还不是因为当时大唐内部党争激烈,还出现了被人唾弃的卖国jianian臣。 在当年那么危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