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mama_分卷阅读2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13 (第2/4页)

是教员队伍,有一半以上都是正规师范大学毕业的,这水平教初中或者高中都可以了!更好的一点是,这些人的另一个身份,是农场接受劳动改造的犯人,那肯定在管理上就比较容易了。

    实验小学那些年青的难缠的老师,现在想想还头疼呢。

    根据他这些天的观察也的确印证了这一点,这些劳改犯教师为人都十分谦虚,别说对他这个副校长了,对学校后勤和行政上的职工都特别客气。

    杨光胜在来农场之前,就已经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了,来农场小学担任正职的是县里的工会主席。

    对于赵珍珍这个人,杨光胜虽然不认识,但早就知道她的大名,原因无他,去年惠阳县的两起抄家案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他本身是老党员很关心政治,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今日一见,让杨光胜没想到的是,这位赵主席原来这么年轻!

    赵珍珍提出来的对外招生,其实杨光胜这些天也在琢磨,一个学校要想办大办强,除了上头政府的各种支持,师资力量的雄厚,人员内部的管理,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生源。

    农场比起其他的小学,不足之处还是很多的,虽然师资占点优势,但很明显财力不行,上头的支持很有限,这从学校的各种细节都能看出来,而且王场长也一直强调要求少花钱多办事儿,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上头财力不太支持,那只有他们自己想想办法了,农场的适龄孩子现在还不太多,可以招收一些外来的孩子,不但可以丰富生源,而且还可以创收。

    因此,杨光胜立即表示同意,“赵校长说得很对,建立学校就是为了教书育人,不能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