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眼_缅甸帕敢地区翡翠成因探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缅甸帕敢地区翡翠成因探讨 (第2/5页)

我们野外观察及室内镜下鉴定,硬玉岩中不见钠长石分解而成硬玉的迹象,矿体及其围岩中未见硅化现象,石英跑那里去了?交代说,认为翡翠是由于花岗岩类岩石与超基性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的。按此说翡翠矿应产于花岗岩类岩石与超基岩的接触带上,翡翠矿产出部位并非如此。

    一个成矿假说,若不能解释矿床实际野外产状,引起争议就在所难免。已有这么多成因假说,都不能圆满解释翡翠的野外实际产状,问题出在哪里呢?翡翠就真的那么神秘不可测吗?我认为是人为的把问题复杂化,看问题不分阶段性。正如研究大理岩的成因时,把灰岩的成因和大理岩的成因拉在一起研究,所以就会出现深海沉积、浅海沉积、滨海沉积、区域变质、热液变质等成因学说。

    二、翡翠的成因应分阶段探讨

    大家都知道翡翠和硬玉岩的主要矿物组份都是硬玉,从物质组份上讲,两者密不可分。但近年来研究表明,从物性上两者又有区别,故有学者近时明确提出;硬玉岩不等于翡翠。综合资料不说,就拿我刚才介绍的缅甸3000吨巨大玉石来讲,大玉的中心部位,呈现白色,粗粒结构,硬玉呈自形柱状,结构疏松,不透明。考察现场就有同行说,这不能称翡翠吧,只能叫硬玉岩。而边部位,出现团块状的紫色,条带状的绿色,硬玉矿物颗粒变细,有明显后期构造积压现象,矿物定向排列,次生矿物增多,玉石呈微透明——半透明状,现场有人大声呼叫,这些就是翡翠啦。

    既然翡翠和硬玉岩有区别,成因探讨也应分阶段。笔者认为,应当分成成岩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