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六章 临别送画 (第2/6页)
对此并没有抱多大指望。 至于童生试的最后一关院试,冯话齐压根儿就没触及。 可以说,在生员三阶考试中。县试是最容易和相对简单的,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做到文章无偏颇,语句通顺。引经据典恰当即可。 因县试是童生试的第一场,初考的学生很容易怯场,本来具备的学问也有可能临场发挥不出来。 冯话齐在教育方面颇有建树,他先教授了三人基本知识和应试经验后,便开始模拟县试科场的环境。对三人进行“模拟考”。 接连几次考试,冯话齐对三人的时文水平都大感满意。尤其是沈溪,仿佛天生就会做八股文,破题准确、提纲掣领,承题明暸、圆满,起讲、起比、中比、后比、束股四平八稳,加上字迹清晰工整,让人一看便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想不得高分都难。 冯话齐开始教授试帖诗。 本身明朝并不会直接考核诗赋。试帖诗作为学生的特长考试考核,属于“特长加分”。试帖诗五言八韵,其考核内容主要来自于历史典故,要求引经据典必须有出处,不能瞎编乱造。 这既是对学生诗赋的考核,也是对学生历史知识的考察,若学生不会,可以跳过,本身试帖诗的成绩不会记入县试总成绩。 冯话齐对于算术和琴棋书画不太擅长,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试帖诗而已。他对三人在试帖诗的要求格外高。 米宁和徐山的试帖诗,虽然还算通俗押韵,但读起来更像是打油诗,有点儿太过粗鄙了。没有多少文学涵养。而沈溪的诗词则显得太过“晦涩”,冯话齐对沈溪的指导很简单,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