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〇五章 岁考 (第5/6页)
看清楚上面的题目:“舍其梧槚,口之于味也。” 饶是在场都是自诩才学都不错的生员,见到这种题目,顿时都感觉到头疼不已。 又是不搭调的截搭题,前后所议论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舍其梧槚”,论的是着眼于小处还是大处的问题,语出《孟子·告子上》,原文是:“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说的是一个园林师,若不去维护梧桐树和檟树。而去保养酸枣树和荆棘,这个园林师就是低贱的。以论述“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的道理。至于后半句,则是孟子论君子品性的问题,说的是“仁、义、礼、智”对于君子,就好像是味道对于口舌。那是本性。 四书文太难,众人思索半天不得论述之法,许多人只好转而先作五经文。 但沈溪觉得这种题目尚可,其实截搭题要破题,无非是从出题人的思路去**虑,因为一些题目都是有来由的。 就好像这道题,为什么苏葵会拿来作为生员岁****题,而不是等留着当院试的**题?很简单,因为这种问题对于**院试的童生来说,还显得太过深奥了些。 跟一群童生说“仁、义、礼、智、信”可以,但说“因小失大”,就算作出来的文章也会显得空泛。 在场的生员是什么人,一群已经有功名,甚至在教书育人之人,所以涉及到“舍其梧槚”,就是要忠告众生员,你们要教学生弟子,也要注重自己的学业,不能因小失大,而在自己品格的培养方面尤为要重视。 至于个人品格方面,自然要用儒家五常来严格要求自己,也就是“仁、义、礼、智、信”,缺一不可。这同时是育人子弟的一种标准,要把这种理念传达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