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_第二八五章 学艺不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八五章 学艺不精 (第3/6页)

到任后,第一年便会组织岁试,一方面是确定各县廪生、增生和附生名额,另一个目的则是为乡试选拔考生。

    按照规定,岁试按成绩共分为六等,其中列一、二等者,自动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为科举生员。

    乡试作为明朝科举制度的第二级正式考试,系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以及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

    在考试内容上,乡试比起院试又增加了许多项目。

    四书文和五经文仍旧为必考科目,同时加试论,诰、表、内、科判语,及经、史、策议论文。

    这其中很多内容,都是沈溪之前学习中甚少涉及的,有的还需要从头开始学。

    明朝的乡试,分为三场,每场三天。

    因为乡试考生人多,考期长,所作的文章多,考官不能一一审阅,以第一场考试中三道四书文为成绩的判断标准,会出现其余文章“苟简滥劣,至于全无典故,不知平仄者,亦皆中式”的情况。

    所以沈溪备考的重点,仍旧是在《四书》《五经》上。

    七月十二,沈溪在闷头学习几天后,感觉不得要领,这天苏通来请沈溪出去参加文会。

    来年就是乡试年,城中秀才相约为伴来年一同参加乡试,盛夏过去之后,城中的文会逐渐增多。

    这也是沈溪中秀才后第一次参加城中文会。

    在家中闷得久了,出来走走沈溪一时间竟然不怎么适应外面的喧哗热闹。等到了约定地点,苏通正在与人对弈,围观的人不少,看情形苏通与对弈之人在盘面上旗鼓相当,但因苏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