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二二章 同届考生 (第2/7页)
仅仅小小的宁化县,就有生员二百,福建省七八十个县,生员数量有一万六七千人往上。就算不是每个生员都会参加乡试,但参考的生员数量怎么也得有四五千人,再加上送考的,省城一下子涌进一两万人。难怪会人满为患。 福建是江南教育相对先进的省份,在大明朝,每届乡试福建的录取人数仅次于南北直隶和江西,与浙江和湖广两大省份旗鼓相当。 洪熙元年规定,福建乡试录取人数为四十五人。景泰四年增加了十五个名额。到如今弘治十一年,这四五十年来福建一直是按乡试录取六十人来进行选拔。总体来说,乡试的录取率要比院试低许多,汀州府院试还有将近百分之十的通过率,而到了乡试,连百分之二的录取率都不到。 同时乡试还有规定:“人材众多去处,不拘额数,若人材未备,不及数者,从实充贡。” 这是朱元璋所下命令。若哪届乡试人才多,可以适当多召几个,若人才少,不能找学问不及的滥竽充数。 但考官基本是能少招就少招,因为多招,回头被人查验谁的才学不行,考官是要背责任的,但少招的话,就算有学子被人检查出狗屁不通,他也能说。这一届的考生就这等糟心样,我好不容易才拼凑出个榜单来。 苏通介绍了几名别的府县的考生给沈溪认识,这只是苏通进省城的第二天,才一天时间他就结识了几个新朋友。这些人都在二十岁左右,属于青年才俊。当他们得知沈溪十二岁就参加乡试时,对沈溪立即热情了几分。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不是同乡人,比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