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 (第3/4页)
,与人类息息相关,原始时期,为了从自然界产生的火源中保留火种,火塘应运而生。 空地上这个巨大的火塘,让杨东平看到了古人对于火的热爱与信仰,尊敬与崇拜。 山顶而下的建筑都属于坐北朝南,象征着古代圣人或者帝王的尊崇。 坐落在中轴线的火塘应该是禁地,身后的雄关是守卫山顶阵法或者火塘的,空地周边没有任何建筑物,只有边缘有三十六根石柱,婴儿胳膊粗,两米左右,顶端一个成人拳头大小的石球,看不出作用。 顺着火塘往下,还是一条笔直的石梯路,直到被建筑物挡住。回头望去,石梯直通山顶,“嗯,难道象征通天大道吗?”杨东平不禁在心里腹诽。 半山腰非常平缓,开始出现建筑物,石砌的房屋,零星散布在山腰附近,山腰每栋屋子间隔都比较远,具有一定私密性,也不知道是为了安静还是因为地盘足够大,愿意修哪修哪。 房子非常少,杨东平大致数了数,总共才二十八套,只能算是一个特别小的村,也就是说,山顶那么大的工程,或者说月球这片世外桃源的具体建造者,只需要二十几个人就能修建好,现在变成遗忘的村落,是因为工期结束以后,再也没有其他到来的人。 走到村子中间,杨东平才发现自己想错了,房屋并不是毫无规律的排列,而是按照二十八星宿的方位,围绕着村子中间的日月晷而建。为何不说是日晷,而是日月晷,是因为在晷面下的石台上刻有三个介乎甲骨文和篆体之间的大字,刚好杨东平认识。那是因为杨东平之前怕有遗漏残页上的内容,回帝都以后专门了解过。 日月晷高十几米,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