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让股(求推荐) (第3/5页)
子不肯起来。张瑶坐不住了,起身叹息,伸手要扶陈燮起来,结果就跟扶着一座山似的,陈燮纹丝不动。张瑶只好作罢。 “那行,你说改怎么办?别以为我不问买卖上的事情就不知道,这笔买卖做下来,张家就算按这个协议分润,也是五万两的进项。这才不过是第一笔买卖,今后这日子长着,你说,让我这个做叔叔的改怎么做人?张家祖辈辛苦三代人,才不过攒下总值不过三十几万的家当,就这还没除去一些投献的田地。这联合商号就算一年进两次的货,三年就能抵上张家祖辈三代的积累。”张瑶说的都是实话,实话往往意味着很打击人。 不肯占陈燮的便宜,张瑶只好在其他方面极力的补偿。比如按照这个合约,张家庄和名下的一千多亩地,加上佃户什么的,今后就都是陈燮的了。还有,联合商号,陈燮占七成的股份,张家占两成五,剩下的作为今后奖励干的好的掌柜之用。 表面上看起来,张家吃了大亏。实际上只要不是太贪婪的人,就不难看出,张家占了大便宜。没有陈燮的货,张家在登州商界并不出挑,有了陈燮的货,别说登州商界,整个大明朝也没人能撼动张家商号的地位。张家离不开陈燮的货,陈燮却能与别人合作。利润都是明面上的好处,隐形的好处还有很多,通过这个买卖,张家可以在全国商界拉上一批合作伙伴。这个影响力,就不是银子可以衡量的清楚的事情。 “张叔,话不能这么说。没有您老在登州地面上的威信,我一个海外归来的人又算得什么?我可是一点都没忘记,当初自海上登岸,沿途所到之地,人人见我绕着走。为有张叔不弃,不嫌,主动攀谈,伸出援手。想我陈燮,自万里而回,处登大明,遭此境遇,其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