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登州 (第4/5页)
兵看上去都有点营养不良,面黄肌瘦,鸳鸯战袍上满是补丁。帽子上的红缨,秃的已经差不多了,就剩下几缕也看不出是红色。 长随水根从毛驴上下来,大摇大摆的走上前,也不知道他跟当兵的说了啥,反正很快两名士兵就有了行动,一顿枪打刀舞的,正在排队进城的一些百姓被赶到一边。 作为一名现代人,看着这一幕自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过陈燮没有任何态度表现出来。而是很平静的坐在车辕上,看着道路两旁那些眼神麻木,破衣烂衫的百姓,他们甚至都不敢抬头看一眼这辆穿过的马车。 宋、元时期,登州的辖区基本上沿袭唐制。明朝初年,登州的地利优势一度凸显,升州为府。《明实录》中提到设立登州府的原因时写道:“时以登、莱二州皆濒大海,为高丽、日本往来要道,非建府治,增兵卫,不足以镇之。” 《明·职官志》:“巡抚登莱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天启元年设。”为防备后金从海路南下,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山东巡抚分离出登莱巡抚,登州和莱州二府从属。 在现代人陈燮看来,但就人口而言,这是一座不算太大的城市。但是就城墙而言,那就得算高大雄伟了,抬眼一看怎么也得有十米高,三米多的厚度。(注:登州城高11.5米,厚3.5米。)“没有进取心的民族,就算修再高的城墙,也挡不住侵略者的铁蹄。” 陈燮喃喃自语,张瑶在里头没听清楚,下意识的问一句:“思华,说什么呢?” “没说啥,这城墙挺高的。”陈燮赶紧改口,跟张瑶在一起呆了三天,对于明朝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有一定的认识之后,陈燮的言语变的更加谨慎了。一些在现代人看来没什么的话,在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