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_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37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378节 (第5/6页)

历练这宣德炉时,又把那暹罗国进贡的黄铜经过十二次提炼,最后一斤黄铜仅得四两,也就是四分之一的精粹。

    之后,又在这精炼黄铜中加入了黄金,通过失蜡法进行铸造,经过几十道工序的上色,又用鎏金法,雕刻了精美的牡丹浮雕图案,而宣德炉的两个把手,那更是栩栩如生。

    根据初挽后来依据《宣德鼎彝谱》做出的考证,宣德帝因要用来祭祀,颇为重视,连草图样式工艺都自己亲自过目的,所以这宣德炉越发显得珍稀。

    初挽上辈子拍得这件宣德炉,自是喜欢,也曾经仔细观摩过,如今一眼看到便认出来了。

    她对这件宣德炉,自然势在必得。

    当下初挽起身,不再看这宣德炉,而是改看另外一件清朝瓷器,那是一件很寻常的清朝顺治五彩花蝶笔筒,烧造工艺乏善可陈,就算再过一些年,也不会超过一万美金。

    她端详着那笔筒,随意把玩着,问道:“这件是哪里来的?”

    那德国女人道:“我们家里的老人曾经到过中国,让我想想——”

    她很快想到了:“那都是将近一百年前了,我听着那意思,他当时在中国一个什么地方,所以一口气买了很多带回来,这些都是很老的,是中国的老艺术品。”

    初挽:“他是十九世纪末去的中国?去的北平吗?”

    德国女人有些苦恼,显然她对中国很不了解,她突然想到了,便道:“你等等,我拿相册。”

    很快,她找到了一个相册,那个相册上有几张照片。

    初挽看了看,应该是在天津,那个时候德国借口三国干涉还辽,趁机在天津汉口都建了租界。

    这些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是血泪,不过对于岁月静好的德国人来说,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