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十) (第6/9页)

的《周易》一书,其中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这些说明过去称为“十翼”(彖辞、象辞、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系辞传),也统称为《易传》”。(《中国哲学史》第一册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5页)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可以说是建国后的权威哲学史书,这里对《周易》的说法与辞书里的说法是略有不同,即《中国哲学史》里没有说《周易》又叫《易经》。按《中国哲学史》里的说法,《周易》一书包括了《易经》和《易传》,《易经》就是“六十四卦”里的卦辞和爻辞。不过《中国哲学史》在解释《周易》时,增加了前置词,即“现在的”,这就可以推定“过去的”《周易》不一定是两大组成部分的内容。

    《中国哲学史》里又说“据史书记载,《周易》这部书起源于殷周之际……商代甲骨文也是用来占卜的,但凿龟,看它灼裂的“兆”,手续比较麻烦。《易经》的占卜方法比较简易,因为是周人习用的一种方法,故称“周易”。(《中国哲学史》第一册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6页)

    从这一段的说法来看,《易经》和《周易》又成了同一概念,与前面说的《周易》一书包括了《易经》和《易传》岂不是矛盾的吗?总之,《中国哲学史》里的说法,让人不明白《周易》与《易经》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中国哲学简明读本》一书里的说法是:《易经》(《周易》)常常被称为“群经之首”,“十三经之首”,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