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九) (第8/10页)
《在宥》:“阴阳并毗,四时不止。”“天地有官,阴阳有藏。 《天运》:“阴阳调和,流光其声。 在战国时期应是阴阳学说兴起的时期,《庄子》一书里已有不少对阴阳的表述。那么《庄子》里解释“《易》以道阴阳”。也就不觉奇怪了,庄子能把《易》列为六经之一,那么认为“《易》以道阴阳”也就在情理之中。这也与战国时期的“易学”里用阴阳学说解释与论述《周易》并不矛盾,是与时代的背景相一致。 《庄子》里的“《易》以道阴阳”,应是指《周易》一书的主旨而言。把《周易》一书理解成是阴阳思想学说的书。这里的“道”应是指规律,思想讲。 自战国阴阳学说兴起,“阴阳”成为东方哲学上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与范畴。并且是极富于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哲学范畴。把“阴阳”看成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基础元素了。 《庄子》里把《周易》说成是“以道阴阳”,正是符合战国后期文化思潮之背景。《庄子》里说的《易》以道阴阳这是继孔子对《周易》一书的说法后,又出现的一种认识。认为《周易》是讲阴阳变化规律的书。这种说法对后世影响很大,至到今天。 无论孔子说的《周易》有思辨能使人智慧的书,还是庄子说的《周易》是阴阳变化之道的书。但都认为《周易》是一部理论书。庄子也没有说“《易》以道筮卜”,并没有把《周易》看成是一部讲占筮的书。到战国时期已把《周易》定性为讲“阴阳之道”的书了。《系辞传》里终于把“阴阳”上升到“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高度。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论《易》(指《周易》)的说法也在发展。这正是古代“易学”发展史上的特色。从“易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引申发挥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