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四) (第3/5页)
坚冰也。” 这用“阴阳”来释《周易》当在战国末期。但《小象》里只有这两处就没有了。而《小象》文不象《彖》文里多处出现“圣人”一词,而《小象》文里始终运用的是“君子”称谓,因“圣人”之词是最流行于战国中后期。而用“君子”论事出现一前一后,前是战国以前,后是战国以后。从这来看《小象》文当产生在战国以后。 从《大象》、《小象》、《彖》文三者来看,其时期不同,而内容也各有时代特色。《大象》文产生的最早,在春秋后期,没有脱离类象的思维方法。采用八种自然物象来类说事理,同史巫用八种物象来比附人事吉凶先知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但思想内涵确是天壤之别,一种是巫术,一种是哲学。 《小象》文抛弃掉了八种类象,运用儒家的“道”、“志”、“德”、“义”、“位”之词义,重述《周易》之义理。把“道”、“志”、“德”贯穿到释解《周易》的思想里,替代了吉、凶、厉、咎之字眼。不过那种释解《周易》方法与现代释解则不同。你若想从《小象》文看懂《周易》文章句子,同样《小象》文是帮不上忙的(但也不否认《小象》文里也有对《周易》原文进行了一些疏解,使原意更明确化,但很少。如释《观》中的《小象》文:“‘观我生’,观民也”,只有看懂了《周易》文章,也就看懂了《小象》文句。《小象》所谓的释《周易》类似葫芦与瓢的关系。《小象》文照着葫芦画了个瓢,没有发展出儒家的新思想,不同与《彖》文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新的儒家伦理道德政治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