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5章,五木之戏 (第3/5页)
着杂报细细品读,牛肃不禁好奇,心道:这江少主年纪轻轻武功就已经如此出众,想必是从小练的童子功,又能有多少时间用在读书识字上,怎么可能识得这么多字?想来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但见江朔展卷一路读下来,看的津津有味,却似乎真能看得懂,牛肃却不知道江朔自小陪着伯禽少爷读书,后来在积金洞中又随赵夫子学了两年文墨,别说千字文这样的发蒙之书,就是四书五经也能略知一二,诗词而论,诗经、楚辞、汉乐府也都通读过几遍了,江朔有过目不忘之能,虽然彼时年纪尚幼,不解其中真意,但词句却记了个七七八八,单论识字与记诗,恐怕不比同龄的太学生要少。 牛肃观察了良久实在忍不住,问江朔道:“溯之,这些诗文你都看的懂么?” 江朔道:“字尽都识得,只是有些典故不知出处。” 牛肃有些不信,指着其中一篇,道:“溯之,你把这篇念给我听听。”他这样是说话简直像师傅教学生一样,略含命令的语气,江朔却不以为意,朗声诵读道:“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 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 读到这里,江朔忽然停下,道:“北海李使君,这位为东海勇妇上奏免罪的李使君,是李邕李使君吗?” 牛肃对于江朔能读出这首诗已经颇出意料之外了,而听他话里意思竟然还认得李邕,更感意外,道:“不错,这里写的李使君便是北海太守李邕,这位勇妇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