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王爷的火葬场之路_分卷阅读9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1 (第3/4页)

而地处边陲,毗邻东倭。李家王朝开创基业不过才短暂两三代帝王,到李延玉这一代竟流星般覆亡。边陲小镇瞬间全乱了, 倭寇开始频频横行,又加流寇盗匪四起。李延玉有时在闹市街区常抱儿子闲逛, 眼见那些盗匪猖狂无比, 烧杀抢夺、jianian/yin掳掠, 竟比豺狼还要凶猛。

    这便是因他一时颓然、治国无道引起的千疮百孔烂摊子。

    李延玉的心脏又一次猝痛。抱着儿子赶紧逃离,面对这样自己所亲手酿造的灾难后果,他竟第一次意识到, 连去承受的勇气都没有。

    他在官塾教书, 据说, 这也是镇守地方边陲小镇的陈总兵、大力重视培养人才、势必推行官塾教育的结果。这个边陲小镇,幸而有这姓陈的总兵来镇守。听人说他曾是朝廷五军都督府中一员儒将, 声望地位颇高,因奉行一臣不事二主的儒家观念, 痛恨姓周的谋朝篡位——便主动亲旨, 调往到这里任命总兵一职。

    李延玉在这镇上官塾教书, 人人从此开始便称呼他为“李先生”, 开始的学生并不多, 最多也只有五六十个, 大概又因他讲得又太好,其文珪璋粹美, 颂博强识,渐渐地来听课的便越来越多了。

    常常把书塾围挤得水泄不通。最小的学生只有七八岁,而最大的生员秀才,年纪花白都已上了六七十、儿孙满堂。

    他常常身穿一袭白衣长袍, 手拿拂尘,头上发巾款款飘拂。

    “李先生……”

    那位头发花白的老秀才,有次拿着一卷经书问他:“这人生有四种修为: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先生觉得应当作何解?”

    李延玉这时眼眸常有一种飘忽怔忪、如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