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 (第2/4页)
毛,觉柔软无比。白虎愈乐,竟以躯摩挲少年掌心,又衔来野果、死兔置于前。 少年若有所思,则剥皮取rou,又敲石为火,烧熟,与虎分食。各色山果一堆,亦尽入腹。 后欲出,然白虎露齿低吼,不许。少年无法可施,遂留于洞中和白虎居,久之,愈亲厚,再无惧意。渐秋去春来,不复归还。 洞外藤萝青葱,早春矣。一日,白虎意甚焦躁,少年初觉畏恶,大呼不可。 白虎惭沮而去,狂奔林间,夜半复回,未得疏解。再乞少年垂怜,眼底含泪。如此数次,少年心软,又感恩德,一时羞涩不胜,遂不拒。则白虎垂首低鸣,涎流于吻。 自那日,竟似世间佳侣。数年后,有樵夫进山,见白虎驮一人行走,为之惊异,一五一十与众人言,疑是山中仙人也。 第2章 (二)海大人 南海之滨,有一村,名曰望海。 村侧有古庙,中塑人头而怪身者,谓之“海大人”。其神状端妍如女子,然自胸以下,生八足,颇似巨章。 逢春秋,村人喧哗,备三牲酒礼于庙中祭祀,以求风平海静。 一夜,守庙者忘其职,饮酒醉矣。正酣,忽闻人脚步争吵声,趋而视之,乃村中乞儿也,桌上空无一物,而地上遗果核数枚。疑其所窃,大怒,急取灯去各家唤众人。缚乞儿于庙,问之,则曰:“不知,不知!” 再问亦然。 将杖之,乞儿惧而泪流,两股战战。“此儿少时痴愚,乞食于市,后辗转至村中。”有老者性仁慈,颇怜之,指而言曰。 然村人不许:“庙中所供,岂容窃食?”仍取大杖来,“乞儿无礼已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