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种地日常_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20节 (第3/8页)

  既然家里有地有亲人,又怎么会进宫当太监呢。

    这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可不一样,宫女是内务府选秀进来,到了一定的年岁还可以出宫,太监则不同,但凡有条活路谁又会愿意走这一条路。

    小喜子回道:“回福晋,奴才老家是河南的,家里本来也有几亩薄田,但前些年家乡遭了连年旱灾,颗粒无收,一家六口最后只剩下奴才侥幸活了下来,这才入了宫。”

    小喜子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自知在主子面前失了态,连忙请罪退了下去。

    安清默默叹了口气,和她料想的差不多。

    这个时代的农民有多苦,以前在学农业史时也有所了解,但真的来到这里后,她才算是有了切切实实的体会。

    在没有现代技术的良种培育、化肥和农药的加持,古代人民种田就辛苦多了。

    不得不承认,在现代,农药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包括安清学的那些农学课本上,在面对一些具体农作物病虫害的问题时,解决方法都是简单明了的各农药配比。

    而古代的农人,却只能靠防,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基本都很难治。

    轻则出现减产减收,重则颗粒无收!

    因此,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也是最差的。

    同时,产量方面和现代更是没法子比,这时的亩产量真的很低,即便是南方土地肥沃的良田,在风调雨顺、连作多熟的情况下,整年的亩产量也只能到2.5~3石,也是约为400斤左右。

    然后,还要再除去赋税,普通人家所拥有的土地本就有限,每年所剩的粮食基本也就只能够一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