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32【木薯和人口】 (第5/6页)
勋贵家获得的赏田,也不用再买奴隶耕种。自有家里人多地少的农户,愿意租种勋贵土地。 还有农户生的儿子太多,小学毕业就离开农村,跑去城里或镇里当学徒打工,为工厂主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而沿海地区,特别是闽粤浙桂四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海谋生。 出海有三种模式: 第一,做水手跑船,风险很大,工资较高。 第二,大商人或者海外地主,招募人手去海外拓荒,吕宋和椰城正在疯狂开垦。开荒出来十亩耕地,组织者分得四亩,剩下六亩分给开荒百姓。同时,百姓还会佃耕组织者那四亩土地。 开荒很麻烦,组织者提供资金和武力保护,百姓则成群结队砍树、平地、种植。刚开始一两年,都是集体耕作,可以提升开荒效率,把地耕熟以后再分田。 他们还总结出开荒规律,头两三年种甘蔗,然后再改种粮食,如此获利最丰。这导致吕宋和椰城的甘蔗产量大增,榨糖业也快速发展。 海外的大地主们,终究没走欧洲殖民者的路子。 一来奴隶不好买,二来奴隶不好使。奴隶种植园的产出,远远不如使用汉人佃户。 大地主们还自己筹钱建水塘和灌渠,普通农民和佃户,每年灌溉时要给大地主缴纳水租。 第三,以籍贯或宗族为单位,农民集资前往海外开拓,这种方式在台湾极为普遍,吕宋和椰城也有不少。往往一个村,全都来自同一個县。又或者一个村,虽然原籍不同,但全都是客家人。 大概就是清朝开发台湾的模式。 历史上,满清虽然收复台湾,却只开通一个港口,且不准带家属过去。 这种禁令就是一纸空文,闽粤两省百姓疯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