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05【岁入二千五百万两】 (第3/6页)
7万两有余。” 此言一出,殿内哗然,前明就没这么富裕过。 地方税收,主要是农业税和工商税,省、府、州县三级可留四成,剩下六成上交到中央。但关税、盐税、茶税、烟草税等特殊税种,两成收入归地方,其他的全部上交中央,皇室预算也从这里面拿。 刨除地方截留,中央还能收税2500多万两,主要是工商税和关税增长迅猛。 而且,北方和西南数省,如今还属于减免田赋的状态。其余各省,对百姓的压榨也不重,否则还能收上来更多。等今后全国都恢复生机,岁入肯定突破3000万两。 要知道在另一个时空,满清岁入在顺治年间,就已经突破2000万两,康雍乾三朝更是在3000万两左右。 清朝能收那么多税,纯粹是不顾百姓死活,你相信清朝还在继续征收三饷? 满清刚入关那会儿,做样子免除三饷加派。随着南方抵抗激烈,满清军费不够,于是复征辽饷,只不过把名字从“辽饷”改为“九厘银”。 而练饷虽然一直说免征,但直到康熙初年,许多地方都还在继续征收。仅顺治末年,每年加征的练饷,就达到500多万两银子。 顺治朝的2000万两岁入,接近90%来自于农民的粮赋和加征。 赵瀚这2500万两的岁入,只有60%来自于农业税。毕竟好多省份,都还处于粮税减免期,地方官想多收都收不上来。 “今天的朝会,不如就来议论商业。”赵瀚说道。 宋应星率先说道:“陛下,农为本,商为末,此亘古不变之理也。皆因商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