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24【人口增涨和税制改革】 (第3/6页)
, 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的问题。比如汉武帝上台没多久,就将皇室土地分给百姓耕种,接着又允许百姓自由迁徙,关中农民大量迁到关外开垦。 又讨论唐代和宋代的土地制度,最后赵瀚得出一个结论,五十年之后,中国的土地必定不够耕种,到时候就需要向海外开拓。比如吕宋,那里虽然气候炎热,而且雨季很长,但只要细心耕种,还是能把热带雨林一点点开垦出来。 这玩意儿不仅是讲给百官听,也会登报让民间知晓,长期灌输形成一种海外开拓的共识。 朝会结束,赵瀚对费纯和吴应箕说:“你们两个留下,一起去内阁。” 这二人是管财政税收的,联名写了一封奏疏,请求进行财税制度改革。 赵瀚散朝前往内阁,开一个财政会议,庞春来、李邦华、宋应星、费纯、吴应箕五人参加。 赵瀚问三位阁臣:“你们都同意?” 李邦华说道:“臣觉得不该将本色完全取消,可以保留少许,以便不时之需。“ 本色,就是正税物品,比如大米、小麦、木材。折色,就是折抵物品,比如银两、布匹。 明初出现折色税收,主要是减轻行政压力,同时减轻仓储压力,允许把粮赋换算成银两、布匹上交。但规模不大,因为银子不是流通货币,那个时候的货币叫大明宝钞。 直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之后,折色成为主流,本色变成辅助费纯说道:“我朝本色、折色并行,是因流通钱币不够,许多山民甚至没见过钱。如今每年铸造银币、铜币无数,从南洋、朝鲜、日本都流入大量铜银,民间已经不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