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65【仓颉馆】 (第2/5页)
有个头发花白的学者最激动,此人名叫郭宗昌,是著名的金石学家。他十八岁挨贡入京,在北京住了子几年才被候补为末流小官。干得实在不开心,就回陕西研究学问去了,李自成和满清的征召他者不屑一顾。 直到挖掘出甲骨之后,赵瀚下令设立仓颉馆,征召天下金石专家合力研究,郭宗昌这才被吸引到南 “六书分虚实郭宗昌说道, 免形为实,指事为应有头而事无实形会意为实 ,义会之,为借显. 此象意形转注、假价应该改一改次序,指事不该排在前面,虚不该先于实项元汴说:“先生这个说法,晚辈大概赞同,但排序不必更改,更不认同先生象形、会意、假借、形声四书的演进顺序。 郭宗昌说道:“如何就不认同?就甲骨文研究来看,就历代先贤研究而得,世上必先有文而后有字文即象形字,再有合文字(会意)。文字即成,则有假借,则有形声。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假借在书当中,至少该排第三,而不是《说文》中的第六! 文字”这个词,是有讲究的。 象形字,或者说独体字,就是狭义上的“文”。比如日字,比如月字。日月相加为明,“明”就是合文字,也叫作会意字,这种属于狭义上的“字”。文与字并存发展,合称“文字”。 这种理论,在众人研究甲骨文的时候,变得愈发清晰明显,学者们已经开始感受到文字的发展脉络。 范钦在旁边打圆场 “二位就不要再争了,排序先后无所谓。“ 有所遇,”项元法说道。“我承认六书当中,象形会意确该排前一《说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