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3【历史课本】 (第5/6页)
:“历朝历代,史料浩如烟海,如何能让学童几年就学完?这历史教材不好编啊。” 大明士子,蒙童时期就接触历史,但那属于提纲性的历史故事。 脱蒙之后反而不读史书,只抱着四书五经研究。一个进士考出来,有可能还不知道王安石变法,真正研究历史的全部属于博学之士。 张溥有很多思想观点,改革科举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他的改革科举,是摒弃时文(考试范文),让士子认真学习儒家经典。同时,还要讲求学以致用,多多了解历史和杂学。 赵瀚说道:“既是十多岁的孩童,自然不可能让他们通读史书。就拿唐朝来说,讲李渊如何起兵的,讲李世民如果夺位的,再讲一下武则天、李隆基便可。” “贞观之治要讲,安史之乱要讲,其余皇帝就没什么可讲了。魏征这些名臣,可以捡几个出来说。还有就是李白、杜甫,通通归入唐代文学。” “再从唐史当中,挑选军政内容。讲讲三省六部,讲讲租庸调,讲讲府兵制。《食货志》也不能漏掉,讲讲唐时的经济民生、百工百业。” 张溥有些明白了:“中学历史教材,就类似一份史学大纲,让学生对历朝历代知晓一个大概?” “对,正是如此,”赵瀚笑着说,“所有中学毕业生,都要对历史有大概了解。至于深入研究,有志者自然会去学,今后的大学会设置文史科。” 张溥说道:“我要十个人。” “好,十个名额,先生可自行招募。”赵瀚当即答应。 张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