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64【格物学派】 (第4/5页)
有人在。 如今不是传统理学在垄断学术界,是诞生新思想的最佳时期,也是自然科学形成理论的最佳时期。 他们的核心观点,是孔夫子说的不一定对,也就是科学的怀疑精神。这种思想同样不出格,明末非孔之人不在少数,许多儒生都想冲破孔孟牢笼。只不过,历史上被满清打断了而已。满清为了确立正统性,把孔夫子给竖起来,活跃的、先进的思想,全部都在强权之下夭折。 “程朱有理学,陆王有心学,我们这个该叫什么?”宋钦问道。 李思孝微笑道:“我们研究世界,世界观与理学大体一致。关键在于格物,而格物又重怀疑,在怀疑中格物之真理。便叫‘格物学’如何?说不定百年之后,有人以你我之姓,把格物学称为‘宋李之学’。” 数学、天文、地理这些学科,都属于传统的杂学。 至于物理,不需要赵瀚命名,明末早就已经有了,就是取自“格物之理”。 李思孝的野心很大,他要把一切杂学,也就是自然科学,全部统一为“格物学”。 格物出来的道理,必须经得起验证。要怀疑一切,经不起验证的是伪理,经得起验证的才是真理。今后学术上没有权威,怀疑和理性才是权威。也没有什么圣人,只有不断格物致良知的学者。 孔子还是那个孔子,但又不是那个孔子。 此时此刻,远在巴黎,安妮王太后下令召集学者和艺术家。主要召集对象,是法兰西学术院的年轻名人,或者是年长学者的弟子们,要派十个人前往中国进行交流。 当然不是交流自然科学,而是去学习中国的忠君理论、音乐、绘画、建筑、雕塑等等。 年仅三十岁的布莱士·帕斯卡,刚刚完成《液体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