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96【三都护府】 (第2/6页)
几个。 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是上柱国,但他们死后也都被收回,改封为次一级的“左柱国”。 夏言做了上柱国,一时荣耀至极,不过也被剥夺了称号。 严嵩被封为上柱国,吓得赶紧推辞,说夏言倒霉就是因为这个称号。为人臣者,怎能称“上”? 徐阶、张居正被封上柱国,同样选择推辞,根本不敢领受。不过张居正死后,被追封为上柱国,接着又被剥夺,换个皇帝再恢复。 所以,不计那些被收回称号的,整个大明一朝,有且只有张居正是“上柱国”。 这玩意儿虽是虚衔,却比爵位稀罕多了! 顺便一提,张居正的第五子张允修,也跟历史上一样,被张献忠逼着做官。张允修不从,选择自杀,当时都快80岁了。 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却没有因抗清而英勇就义。此君忠于大明,不肯在大同朝廷做官,如今窝在江陵乡下当老师。正儿八经的小学老师,有编制,拿工资的,但他坚持认为老师不算官。他拿的也不是新朝俸禄,而是做老师应得的束脩。 张居正的所有子孙当中,目前有两个在做官,一个做到了知府,一个仅仅是县丞。 宋应星说:“费都督请求,给此战立功的蒙古首领赐姓赐名,臣觉得可行。” 费如鹤请求给蒙古首领赏赐姓名,其实原因很简单。他觉得蒙古姓氏太拗口,而且重名的太多,比如满珠习礼就有两个,稍不注意就搞混了。 宋应星却别有想法,汉唐盛世,经常给异族首领赐姓,我大同天朝为什么不可以?而且,赐予汉姓,有利于同化异族。蒙古那边不修史书,只要让他们改汉姓,百年之后就会慢慢淡化黄金家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