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202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2章 (第2/3页)

致勃勃地半夜来敲门谈书的旧事。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看向苏轼,脸上明晃晃写着:你不是这样的人吗?

    苏轼:……

    兄弟爱与父子情岌岌可危。

    【这个段子大家应该很熟悉,故事原型正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楚棠放出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文句造语浅淡,叙事平易,一眼便知是一篇精美的小文。

    唐朝。

    眼光老辣的韩愈只看一眼,精神便为之一振。苏轼这篇文章,文气流畅、朴素淡泊,叙事而不故弄玄虚,写景而不铺排堆砌,通篇意境空灵坦荡,和时下流行的骈俪之风截然不同,竟是同他倡导的古文不谋而合。

    他没有料错,古文复兴果然是大势所趋!

    韩愈胸中激荡,抽出日前李翊给他递的信件,提笔回书:“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北宋。

    欧阳修亦是见猎心喜:“苏轼这小文甚合我意!”

    虽然中唐时期韩、柳二人已倡导古文,又以大量创作为古文之发展指出明路,然而晚唐李义山以后,骈俪之风复炽,及至国朝流波未绝,他不喜这些空洞浮华之词,欲再挽颓波,有此笔触,苏轼必是他复兴文风的一员大将!

    两位古文大家被这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文笔所吸引,其他人却被刚刚的视频带得有点歪——

    “怀民亦未寝?他不是寝了吗?”这是刚刚模仿完视频的吃瓜群众。

    “可能苏轼觉得他没寝?”旁边的同伴有些不确定。

    “那张怀民怎么没有发脾气?还‘相与步于中庭’。”

    “他们是朋友嘛!”

    “嗯……望日将至,我明晚三更来寻你散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