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第2/3页)
】 刘宋。 刘裕脸上的笑怎么也忍不住。虽然不是第一次听水镜夸他了,但好话谁会嫌多呢?他放松姿态,将腰背略略靠在并不奢华的座椅上,微沉了声道: “异族肆虐中原,虏我百姓,乱我疆土。如此深仇,汉人自当奋勇。如今两京收复,林邑亦在不日前称臣,诸卿认为,下一步应当如何?” 司空徐羡之自是明白他的意思,当即出列道:“依着先前水镜的指引,陛下内政已明,臣以为,陛下可厉兵秣马,再图北魏,以求光复。” “可是陛下……” 有人迟疑,他们可还记得,那水镜说,从南打到北,成功的只有后来的朱八八,这说明他们的陛下,没有克复中原啊! 【辛弃疾写刘裕,自然是在赞扬他的功绩。如果我们仍是用置换法,可以将刘裕置换成辛弃疾,即他是在自我剖白,表明虽然自己出身卑微,但仍愿为国效力。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裕出自“寻常巷陌”,却仍有“气吞万里如虎”之概,敢于向异族亮剑。南宋朝堂满堂朱紫,却甘愿在金人的铁蹄下俯首称臣,讽刺意味不可谓不浓烈。】 水镜下,许多宋人羞愧地低下了头,而那些主和派却像被戳中了肺管子似的,毫无风度地破口大骂起来。 皇宫。 宋孝宗握着拳面沉如水,他不是太上皇那般人物,他的心里是想着强宋的,不然即位之初也不会阻止北伐了。 只是隆兴一战到底是让他迟疑了,他转而接受和议,主修内政。可这首《永遇乐》言辞沉痛恳切,辛弃疾又是他看重的人才,更兼楚棠言辞犀利,言语间竟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他有些吃不准了,是不是时下对金人的做法,错了? 另一边。 太上皇赵构拧着眉斥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