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19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1章 (第3/3页)

去寻求解脱,苏轼在定慧院中与僧众一起诵读佛经,后来又造访山寺,佛家的平和圆融慰藉着他,“如梦”一句,已有释音。】

    客栈。

    苏轼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他笑着说:“先前父亲雅好佛经,与名僧交游、谈论佛理,母亲亦笃信佛教,宽仁慈爱。我长于父母膝下,经年之后异乡漂泊,竟还受着二老的荫庇。”

    说到最后,话里已经有了慨然。

    苏洵唇角动了动没有说话,这个儿子机敏博学,颇通释典,他向来是欢喜的。只是,一想到儿子最终将目光重又投向那些佛经文字,竟是为了抚平心中惊惶伤痛,他心里就难受得厉害。

    唐朝。

    白居易似有所感:“彼时东坡之上的我,该是与苏轼一样吧!”向释典中求安宁。

    百代诗人,有哪个是心甘情愿隐向山林?

    另一边,向来对佛教颇有微词的韩愈面无表情,时下人心动荡,古道不存,九重之上的帝王也溺于佛理,他对佛教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脸色。

    苏轼信什么不好要信佛,哪怕他信道呢?

    这个念头刚在脑子里转了一圈,他就看到楚棠放出下一则材料了:【苏轼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成人后,他也经常与道士交往。他除了自号“东坡居士”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号——“铁冠道人”。】

    韩愈:?这么准?

    终南山。

    一听到这个李白可来精神了:“道家风神,萧散天外,我观苏轼‘长恨此身’之句便有庄子之音,原来竟是吾辈中人!”

    谁不知晓,他李太白最爱寻仙问道。

    【苏轼是四川人,蜀中道教气氛浓郁他有道缘倒也正常。李白也曾长在蜀地,唐宋两位顶流,受到过同一种文化的滋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